大连7.16溢油事故
这是辽宁省水域发生的最大一起油污污染海面事件。”辽宁海事局一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说。
7月18日下午3点,本刊记者跟随辽宁海事局作业船查看附近海域。在大窑湾港区进出港海域,有一条数十米宽长近5公里的浮油带,深黑色,厚度2厘米以上。而在较远海域,还有众多漂浮油块。船驶过浮油带时,溅起的海浪均呈黑色,海水在阳光下泛起油光。在事故发生地以南的海滩上,本刊记者看到,大片礁石已被黑色油料包裹。海浪卷集上岸的贝类、藻类生物,均深陷浮油中。
自20日起,海面浮油已漂到事发地东北方35公里的旅游胜地金石滩,并影响大连海鲜在国内市场的销售。海面清污工作正在进行。
大连方面在19日上午称,海上油污将会在五天到十天内清理完毕。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:重点集中的污染区可以集中处理,但污油的面积被海潮不断扩大,何时完成海上清污,“没有具体时间表”。“完全清理石油泄漏的污染是不可能的。任何一次石油泄漏的危害都是不可挽回的、长期的。”绿色和平组织工作人员杨爱伦说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亦向媒体表示,这次事故给大连污染海域造成的生态危害,“可能持续十年左右。”
流淌的火
这一重大事故是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生的。2010年7月16日傍晚,大连新港天气阴沉,有薄雾。大连港集团油品码头公司消防安保中心的消防官兵们,正在操场上做例行训练。
18时许,一声巨响从马路北面保税区油库传来,操场上训练的消防员顿时“感觉人被热浪往前推”,“以为地震了”。循声望去,油库东北角升起几十米高的火焰,火光照亮了整个新港。空气中瞬间弥漫起一股焦糊味道。最先起火地在保税区油库一期工程3号罐北侧,一处直径为900毫米的原油管线。高温烘烤后,离起火管线仅10米距离的3号罐发生爆裂,开始熊熊燃烧。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发现,浓烈的黑烟已经把3号罐整体包裹,“黑烟像蘑菇云一样,一层一层往上翻”。
万幸的是,三号罐内只有10多厘米厚的一层底油,估计只有800吨,否则火势不堪设想。起火的900毫米管线一米外,还并列排着一条直径为700毫米的原油管线。距离如此之近,导致700毫米管线被迅速烤爆,原油从管内喷涌而出,形成流淌火——这是比3号罐燃烧更为致命的火情。燃烧的原油自西向东,吞没库区东侧下坡方向的泵房、配电室。所到之处,草木尽灰。